有的人是爱在心里口难开;有的人怕赞美孩子几句,孩子就骄傲地飞上天;有的人只是急切的想提醒孩子要精益求精……,明明是好意,却总对孩子说不出动听的好话,结果让孩子失去信心,跟父母的感情愈离愈远。心理学家教父母们,如何不陷入亚洲式父母说话陷阱。
孩子考了第二名,明明心里很高兴,想对他说:好棒,真不简单,说出来却变成了跟第一名差多少?错了什么?
如果遇上别人来恭喜,称赞孩子,这时父母可能再追加一句没有没有,还差得远了,他还有很多问题要改进啊……
看到孩子跌倒,心里想的是好心疼,想问他痛不痛,出口却成了早就跟你说要小心,你看吧!怎么那么粗心?
你也落入亚洲式父母说话陷阱了吗?这些常出现在我们耳边、嘴里的言语,在讲究重视个人性、鼓励孩子的美国,成了心理学家们归纳、常见的亚洲式父母教养、沟通方式。
恨铁不成钢是用批评表达爱与鼓励
这些说话方法,常常用意是好的,怕孩子骄傲、不留意缺点,希望孩子改正错误,成为更好的人,而用看似批评的言语、要求来表达爱。我批评他是为他好、因为他是我儿子,我才说他。如果是路人,我才懒得理他、我教他,是我的责任。我在乎,才说他……,在加州的韩裔婚姻与家庭治疗师金强恩(John M. Kim)办公室里,常常听到亚洲父母如此说明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爱。
很多亚洲父母用批评来表达爱与鼓励,用否定的话来教导孩子要谦虚,希望孩子因此更警惕、激励他们更努力,原是来自传统的智慧,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场景,却反而让一些孩子认为自己怎么做都不够好,对自己没有信心,怕父母失望,甚至陷入忧郁,想逃离父母。
金强恩与专精跨文化问题的心理治疗师路易(Sam Louie),陆续在《今日心理学》与部落格文章中,比较中、西方父母在一些人生情境上的差异,教父母怎么表达严格的爱与教养,在孩子的耳里显得更充满恩慈、更动听。
首先,是不吝惜、别顾虑太多的赞美孩子吧!金强恩指出,他很明瞭父母们怕赞美、接受孩子的现状,会导致孩子自满、自我中心、甚至失败。但至少,爸妈可以不要在孩子有所成就时,用负面的话提醒他做得不够或有所不足,浇他冷水。而且,用鼓励、正面的话赞美孩子,也一样可以激励孩子的向上心,做得更好。
而当孩子犯错、做得不好时,其实孩子心里也不好受。这时责备、数落他,亏他怎么不细心些,彷彿落井下石。孩子更需要的,可能是关心他痛不痛,是不是很难受,或给他一个拥抱,然后专注在怎么一起面对问题。
无所事事的陪伴
另一种父母表达爱的方式,是陪伴孩子。在美国,称为有品质的时间(quality time),听起来很有学问,重点其实是待在身边,跟孩子一起聊聊天或做些寻常事,或者去散步、运动、旅游。在亚洲,忙碌的工作与课业压力,导致很多父母跟孩子共处的时间,是送孩子去补习、学才艺、在家里也要不断盯他们做功课或唸书。如果能腾出一段无所事事的亲子时光,就是静静的陪伴、出游,而不要抓到空档就急着忙碌督促,也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没有条件的爱。
这并不代表投入时间与资源,苦心栽培孩子是错的。还要留意的是,有些亚洲父母会在栽培孩子之余,也说些知不知道这花了多少钱、好好学,别浪费之类的话。这虽是事实,却让孩子感觉,这好像是父母额外的恩赐,感恩之余,却反而觉得有罪恶感,或倍感压力。双方的这些感受都没有不对,也可能会提醒孩子更好好学习。但父母其实也可以换一种说法,强调他们看到了孩子的天赋,很高兴看到孩子发掘、投入他们喜欢做的事,鼓励孩子把握机会,好好学习,发挥长才。
反过来,父母接受孩子爱的表现,对孩子也是一种鼓励。例如,孩子送礼物给父母时,常要先观察、苦思,用心挑选。父母心里其实应该都很开心,但是却因为捨不得孩子花钱,而回以以后不要浪费钱,更糟的可能是批评这个礼物一番,反而让孩子觉得很挫折。换作西方父母,可能会先感谢、赞美这个礼物与孩子的用心,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喜悦与肯定。
其实无论亚洲或西方,父母心中的爱与感受都是一样的,只是说出来的话不同,就可能让孩子的心情经歷天壤之别。这么一来,父母更要留意,避开阻碍表达心意的说话陷阱。
|
|